当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日益成为公共服务的新手段、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载体、科技创新的新平台,不断开辟着网络应用创新的新天地。随着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互联网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对于网络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电信运营商站到了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9月14日,由人民邮电报社、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联合策划并发起召开第三届"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论坛"于北京举办,论坛以"新连接、新智能、新生态"为主题,来自业界的各方精英共同探讨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之路。会上,中国电信联合产业各方重磅发布了基于车联网的无人驾行动计划、《5G时代光传送网技术白皮书》以及5G电力切片基础前瞻联合创新项目启动仪式。
基于车联网的无人驾行动计划
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在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随着现代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出行方式上的变革也成为大家梦寐以求的事情。 无人驾驶飞速发展,不仅仅能够提升道路安全,还可以缓解交通的拥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无人驾驶,可以促进汽车工业的升级转型,甚至成为赶超国外先进汽车制造商的绝佳的机会。
单纯的汽车自身的无人驾驶,其实它的发展空间还是要通过网络来进行助力。网络可以去帮助无人驾驶汽车,无论是在整个的高精地图的下载还是周边路况信息低时延的传输,甚至包括车队协同的组网,这些都是离不开网络的。因此车联网如果能够和无人驾驶相结合,可能会开展出更大的空间。
据了解,车联网技术也在蓬勃发展,车联网的领军企业像大唐移动,不仅仅在标准上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作用,而且还对整个产业链的拉动提供了全套的设备。5G,无论是大连接还是低时延高可靠,其实都对未来无人驾驶车联网创造了非常美好的前景。在无人驾驶和车联网之间应该有一个天然的联系,在面向未来的5G的时候,这个发展的空间应该会更大。
中国电信联合了百度公司的无人驾驶技术,还有大唐移动的车联网技术,以及中国电信在边缘计算以及传输网络方面多年的积累,形成了面向无人驾驶车联网联合创新工作组。中国电信方面表示,最主要的一个目标,很简单,就是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最终目标是能够通过无人驾驶车联网去创造一个汽车生态新纪元。
发布《5G时代光传送网技术白皮书》
会上,中国电信发布了《5G时代光传送网技术白皮书》。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光通信研究中心主任李俊杰表示,通信从2G到5G时代,用户的体验业务的类型越来越多元化,用户的感知越来越好,然而在移动通信背后,承载网只是扮演了绿叶的角色,也在不断进步。
在技术方面,5G提出了三大业务需求,海量带宽(1G-10G的带宽),3倍的频谱效率,最低到1ms时延,此外还有百万级的连接数。然而对承载网的需求是什么,目前,中国电信梳理出来的七大需求: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时钟同步,高度灵活性,网络切片,智能协同。
因此,白皮书提出了基于OTN/WDM的5G综合承载方案:通过演进可以满足宽带和专线承载网的OTN和WDM网络这类需求。白皮书指出:“对大带宽来讲,OTN/WDM提供最低成本、最高的传输带宽。同时,对于低时延,光层直达提供ns级时延,现有OTN技术提供10us级单点时延,超低时延OTN支持1us级单点时延,对可靠性OTN/WDM提供多层次的保护和恢复功能。在时钟同步方面,该技术支持IEEE1588协议及其演进,同时该技术非常灵活,提供光层的ODUflex和FlexO和增强分组和路由转发功能,切片有波长层的也有ODUflex层的,最后智能协同可以提供快速发放和跨专业协同。”
李俊杰表示,一个新技术的成功必须有整个产业链的支持,在昨天下午在北研院召开的5G承载OTN技术研讨会,来自整个产业链的50多位专家,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其中几个非常重要方面已达成一致观点,下一步我们会协同整个产业链一起努力,5G时代政府给我们中国各大运营商和厂商提出了要求,要适度领先,在全球占领先地位。
5G电力切片基础前瞻联合创新项目启动仪式
使能垂直行业是5G产业发展的新方向,5G切片是解决行业需求多样性的重要抓手。5G切片在同一套硬件资源上不同业务划分多个切片网络,形成端到端的业务保障的同时,集约高效的使用基础网络资源,实现一网多赢。
借助于5G切片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以及广覆盖等关键使能,能满足国家电网的多样化网络需求。中国电信依托中国重大专项、国家电网基础前瞻重大研究课题以及北京科委未来科学城5G示范。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联合龙头企业中国电力科学研研究院以及华为公司启动5G电力切片基础前瞻联合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