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2017年角逐终端道不同

时间:2017-12-27
        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在用户增长放缓的现实之下,三大运营商纷纷加大了在终端市场的争夺,其核心是为了加速从传统语音向流量业务经营的转型。为此,三大运营商采取了不同的市场策略,且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用户数增长放缓 终端成运营商争夺流量入口

从2013年三大运营商获得TD-LTE牌照至今,在4G用户方面,截至到今年10月,中国移动总数达6.28668亿户;中国联通4G用户累计达1.65387亿户;中国电信累计用户数达1.7267亿户,但已经出现用户数增长放缓的迹象。

相比用户数增长的放缓,用户流量使用需求则显著增长。从2016年12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流量使用首度超过1G达到1088M之后,户均月流量消耗一直保持10%的增速。今年9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2007M,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0%。前9月国内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54亿G,同比增长148.3%。这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146亿G,同比增长162.3%。

另据三大运营商今年半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无线上网收入达1877亿元,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超过50%;联通手机上网数据流量同比增长325.7%,4G用户月均流量3330MB。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收入作为公司第一大收入增长来源,上半年同比增长35.2%,占服务收入比达到26.0%,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终端(例如智能手机)成为运营商流量入口,甚至是经营的载体成为必然。

自有品牌与合作双管齐下 中国移动手机策略凶猛

为了促进终端的发展,自2010年以来,三大运营商先后成立了旗下的终端公司。虽然成立时间、背景、组织架构、运营思路都各有差异,但它们的核心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即通过成立全国性的终端采购平台,更好地聚合手机厂商力量,支撑运营商主业发展。

其中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是中国移动第一批成立的专业化公司,聚焦终端专业化运营,在成立发展的过程中,终端公司布局终端产业链中标准、规划、研发、制造、分销、零售、售后等关键环节,构建覆盖全国的终端销售网络,目前已发展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终端分销商。

进入到今年,通过推出在外观、性能、系统等具有独特创意、注重高品质与高颜值平衡的新产品A3,中国移动开始引导产业链从单纯地拼硬件,转向更注重用户体验的提高“品价比”。

如果说上述是中国移动在终端发展上自有品牌的发力,对于终端厂商的支持,中国移动也是不遗余力。

中国移动从2016年开始即要求双卡产品必须支持中国移动“网络优选”原则。具体来说,中国移动在网络制式方面要求2017年2月底开始所有产品必须支持5模及以上,单卡产品支持所有运营商4G制式,双卡产品支持网络优选。对于这类“深度合作型”手机,补贴比一般合作型手机上浮50%。全年终端补贴总量据说将达到137亿元,回涨到2015年水平。

抗衡中国移动 电信、联通狂推全网通

众所周知,面对中国移动在终端中自有与合作双管齐下的策略,从2016年底开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联手狂推六模全网通终端,双方的通力合作,让六模全网通之风席卷国内终端市场。同样在2016年年底,作为中国4G市场的主导者,中国移动配合4G+网络的商用,开始全力发展4G+终端,并保持与市场地位相当的资源投入,向用户提供4G+手机补贴政策,大力开展与产业伙伴的联合营销。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中国联通和电信的六模全网通与中国移动4G+的区别在于,六模全网通支持TD-LTE、FDD-LTE、TD-SCDMA、CDMA(EVDO、2000)、WCDMA、GSM等6种不同的通信模式。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六模全网通手机”就是一部手机可以任意使用国内三家电信运营商的2G/3G/4G网络。至于中国移动的4G+,有网友称其为“阉割版”全网通,是因为在使用双卡双待功能时,主卡用移动卡可以支持2G/3G/4G网络,但是副卡如果用中国联通与电信,则无法支持4G网络,只能支持2G网络。

从上述全网通与4G+的实质不难看出,无论是从运营商、终端厂商,还是用户,全网通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

例如从运营商自身来讲,六模全网通能更好地把三家运营商放在了一个起跑线上,也将让通信运营回归本质,运营商将从此不再利用通信标准上的隔阂产生的终端优势作为竞争手段,网络质量、客户服务水平、产品研发能力等将成为竞争的核心,用户将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资费,通信服务质量将因此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利于运营商的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