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首次批复毫米波频谱带宽共8.25GHz

时间:2017-07-17

2017年7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4.8~5.0GHz(200MHz)、24.75~27.5GHz(2.75GHz)和37~42.5GHz(5.5GHz)频段用于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试验地点为中国信通院MTNet试验室以及北京怀柔、顺义的5G技术试验外场。

此次共批复8.25GHz毫米波带宽,表明中国在频谱方面引入高频的趋势。这表明了我国进行毫米波研究的决心。毫米波可以进行短距离高速率传输的部分原因就在于可用带宽大。

2016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确定3.4~3.6GHz频段用于北京和深圳两地5G技术试验,以验证5G关键技术性能。此次新增频率可满足5G技术试验不同场景下应用需求,为开展5G原型设备在统一频段上的功能和性能验证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助于加速推进产业链的成熟。

在2017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发布了3.3~3.6GHz和4.8~5.0GHz频段用于5G系统的频率规划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24.75~27.5GHz、37~42.5GHz或其他毫米波频段用于5G系统的意见,目前工信部已明确这两段毫米波频段可用于试验。

据悉,2016年12月,我国公布了首个5G频谱白皮书。其中提到,中国首份5G频谱白皮书中所建议的可用于5G移动通信的频段是:

(1)低于6 GHz的频段:建议把3.3~3.6GHz、4.4~4.5GHz、4.8~4.99GHz用于5G;

(2)高于6 GHz的频段:24.25GHz~86GHz中的11个频段,尤其是其中的24.25~27.5GHz(可作为早期5G部署的“先锋”频段)、31.8~33.4GHz、37~43.5GHz。

5G频率规划候选频段多,涉及民航、广电、交通、气象、航天、军队等众多行业部门用频权益调整和国际间协调,各业务系统间兼容共存分析和协调难度很大。此次新增5G试验频率,充分体现了我国大力支持5G系统技术研发、国际标准制定和加速推进5G产业发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