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MEC峰会:各种应用场景为5G探路成最大亮点

时间:2017-04-28

4月27日,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中国移动研究院协办、通信世界全媒体平台承办的“2017 MEC技术与发展峰会”在北京亮马河会议中心盛大召开。继2016年第一届MEC峰会举办之后,产业界关于MEC的热议不断,国内外MEC试点逐步铺开,为5G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本次第二届峰会更得到了来自三大运营商、知名设备商的大力支持。

MEC(Mobile Edge Computing,移动边缘计算)由国际标准组织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提出,是基于5G演进架构、将基站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技术。经过几年的推进,目前关于MEC业界已经形成共识:MEC将是建设5G网络边缘云的普遍模式,或将成为5G业务发展的“试金石”。

在5G时代,MEC的应用将延伸至交通运输系统、智能驾驶、实时触觉控制、增强现实等领域。同时,新的MEC行业标准和平台的部署也将提供新型的网络生态系统和价值链,为运营商、厂家、OTT和第三方公司带来新的运营模式。基于MEC的移动网络和移动应用的无缝结合,将为网络业务和服务的创新带来无限可能。

MEC已成5G网络重要元素

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所丁海煜在演讲中提出,未来的MEC将是一个平台化的架构,中国移动正在积极开展技术研究,并在现网中进行试点验证测试,包括缓存应用、本地应用、定位应用等。当然,MEC应用于现网还需在计费、安全、移动性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

包括中国移动在内,产业界提到MEC时都无一例外地将其与5G概念联系在一起思考,业界之所以在MEC投入很大精力摸索其适用场景,是为了更好为现有移动网络业务进行“革命性”改善,并为5G的应用需求探索出一些更适合的方向。丁海煜表示,5G网络架构将以用户为中心,以网络功能切片灵活部署,所以在网络架构上,MEC已成为5G网络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功能上,5G网络已实现与MEC融合。

去年诺基亚和上海贝尔与中国移动在上海F1赛事中合作的项目,仍被业界视为MEC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次论坛上,诺基亚和上海贝尔无线解决方案经理黄世翔在演讲中通过一个巧妙的人体反射弧的例子,引入了MEC概念,并介绍了5G产业目前发展情况,包括ETSI MEC工作组、3GPP/5GAA和OpenFog联盟在边缘计算方面所做的研究。

在诺基亚和上海贝尔看来,整个网络发展的趋势是计算资源的下沉,支持各种各样应用场景的运用。所以,MEC解决方案正在向无需改造、全面云化、开放应用、支持计费这四个方向努力,帮助各式各样的应用参与到MEC的生态链,从而带动产业链发展。黄世翔表示,MEC将是5G架构重要元素,其标准应尽快明确细化,尤其针对边缘计费监听问题以及应用开放标准部分。

英特尔公司网络平台事业部市场总监Lynn Comp在演讲中也提到,5G技术是新数据经济的关键元素,将众多设备连接到一起将生成海量数据,只有5G拥有足够的规模和范围来支持新洞察,提高业务效率和利用数据创造收益。“5G将云扩展到多接入边缘,在大规模机器对机、超可靠和低延迟、更高的移动宽带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且在通信、游戏、医疗、教育、能源、制造等方面有很大商机。”因此,英特尔也在网络边缘虚拟化开发套件上做了很多投入。

参会的嘉宾都将面向5G的应用场景探索作为了MEC的焦点。华为分组核心网MEC首席营销专家郭建华提到MEC的商业场景时表示,企业本地网和园区本地网是MEC商业场景的一大场景,二是CDN到边缘的智能场馆,三是IoT本地分析、本地分流,四是需要超低时延的自动驾驶,五是热点地图、室内导航这类需要位置开放的场景。

也正如中兴通讯TDD产品线无线产品规划总监贺文涛提到的一些MEC应用细节,例如中兴通讯此前推出的ZTE智能停车&商场综合解决方案,在停车服务、导航、寻车、计费等方面,已分别基于MEC的不同功能模块实现了停车用户体验上极大的改善。

标准进展加快,商用亟待破局

除了商用场景,MEC的标准制定节奏也在加快。ETSI于2016年4月18日发布了与MEC相关的重量级标准,对MEC的七大业务场景进行了规范和详细描述。据预测,2018年,5G标准将更加清晰化。

经过通信产业各方多年的努力,MEC在小基站设备、平台、商业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因为盈利模式不清晰、行业客户积极性不高以及运营商对现网部署可靠性方面的担忧,MEC如何得到快速规模发展,与会嘉宾也和运营商代表在此次论坛上做了很多沟通。

据了解,在国际上,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均结合MEC等技术发力5G,意图抢夺话语权,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诸多运营商将在2018年开启5G试商用网络建设。尽快找到可以在5G网络上迅速发展的“杀手级”应用,正在成为产业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