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2G,关停3G,发力4G。这是中国移动的无线之路。
近日,一张中国移动某省关停TD-SCDMA(中国移动3G网络)的图片在网上流传。从图片看,中国移动计划分阶段关停3G基站。中国移动“扛TD旗”, 投入巨资建设TD-SCDMA,从上马到现在也就6、7年时间,成本肯定未收回,因此,此举引起热议。《通信世界》记者咨询了多位地方移动人士,确定关停 TD-SCDMA基站的措施是在试点中,各地进展情况不同。不过,中国移动会依然保留2G网络。
数据显示,中国移动3G用户数已经连续11个月呈下降趋势,转向4G趋势明显。截至今年1月底,中国移动4G总用户数为3.36亿,其3G用户数仅为1.63亿。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开通4G基站达110万个,覆盖人口超12亿,国内TD-LTE终 端产品超过1100款,客户数超过3.4亿,推动TD-LTE在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76张商用网。中国厂商占据全球TD-LTE系统设备市场份额 超3/4,国产品牌TD-LTE终端占国内市场超75%,国内一批芯片企业迅速成长。TD-LTE商用以来,每年拉动社会消费和投资超过一万亿元。
就中国移动此举的原因、影响以及给产业带来的反思,记者对话了无线领域知名专家Strategy Analytics无线运营商战略分析师杨光。
最近全国多地中国移动省公司在试点清退3G TD-SCDMA网络,这被认为其价值用尽,让路4G,您如何看中国移动此举用意?
杨光:TD-SCDMA的实际网络利用率一直都不是很高,在中国移动开始4G服务之后,其用户 数量已开始快速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移动关停部分TD-SCDMA基站,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并可释放出部分频谱资源供4G使用。从市场经营的角度应该 是个正常合理的策略。而且,从全球范围内看,所有采用较为弱势3G技术的运营商,如采用CDMA技术的Verizon、KDDI等,都在力争尽快从3G向4G过渡,从而能够摆脱弱势的3G产业链,享受到LTE的产业规模效益。
有人认为这说明中国之前大规模投资TD-SCDMA决策欠缺考虑,您如何看?
杨光:中国移动选择TD-SCDMA作为自己的3G技术有其特有的时代背景,应该说中国移动为 我国TDD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无法取代的贡献,也为后续TD-LTE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人才和市场基础,当然也付出了代价。至于这个代价和收益 的关系,还有待于在从国有企业经营决策机制到政府行业管理和监管政策等多个维度,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
此举对全球整个通信产业,以及产业链其他企业(其他两家运营商,设备商等)有什么影响?
杨光:由于TD-SCDMA仅在中国市场应用,主要供货商均为国内厂家,且大规模网络建设早已 停止,所以对全球产业链影响应该不大。对国内市场来说,关停部分TD-SCDMA基站,有利于中国移动把资源更加聚焦在4G业务之上。 实际上自从获得 4G牌照,中国移动的经营重点就一直在4G上,随着电信和联通的LTE FDD网络建设不断提速,4G将是2016年市场竞争的绝对焦点,无论TD-SCDMA是否关停,都不会影响这一趋势。 如果TD-SCDMA基站的关停 最终导致TD-SCDMA业务的彻底停止,那将可能对国内的终端和芯片市场造成一定影响,终端将无需再支持TD-SCDMA模式,这将有利于降低终端芯片 成本,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新的4G芯片厂商进入国内市场,从而促进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