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分子发明新型诈骗方式 用短信"HK"盗手机

时间:2016-01-28

       近日,网上流传有一种新的诈骗方式。诈骗分子向公众发送含有“HK”字母等内容的短信,这个HK正好是换卡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一旦按照要求回复确认,用户个人的手机SIM卡就会被复制,原卡将不能使用,而绑定该号码的支付宝、微信甚至网银可能出现危险。很多人见到消息以后纷纷转发,相互提醒不要上当受骗。

       不过,也有报道称,这可能是一条“假消息”,尽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但是公众也大可不必像“惊弓之鸟”一样闻之色变。那么,网上流传的这种含有“HK”内容的短信诈骗是否真的存在呢?

     “您 好!您已成功订购中国移动某某业务。如需退订请编辑短信‘HK XXXXX’到10086。中国移动”——当你无故收到类似内容的短信时,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就是网上所说的新型诈骗短信。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官方微博 12月30号发布消息称,短信中的HK代表的是换卡,而后面数字则是一张新的空白手机SIM卡上的编码,而这张卡在诈骗分子手里。如果按照诈骗信息中的要求发送短信,会导致用户的卡作废,进而可能让诈骗分子转走用户银行卡,支付宝等账户资金。北京移动客服人员向记者证实,HK开头短信确实可以实现换卡的功能,将旧卡装到手机中,编辑HK+新卡卡号,发送到10086申请备卡激活。短信要求确认回复,成功回复短信后,会收到成功换卡的短信提示。重启装入新卡的手机,在30分钟内回复任意字母就可以激活了。

         据了解,除了在营业厅办理外,现在很多运营商都提供自助换卡的服务。以北京移动为例,用户可以在网上直接申请获得一张空白的手机SIM卡新卡。拿到新卡后,只需要发送短信就能完成写卡的操作,将新卡激活。新卡激活后,原有旧卡作废,这样手机号码就变到了新的手机SIM卡上。诈骗分子就是利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诈骗的。诈骗短信中HK后面的字母实际上是诈骗 分子手中的空白手机卡编码,发送短信就等于是把手机号转移到诈骗分子手上。不过,客服人员也强调说,根据业务流程,换卡操作指令发出后,系统还要向客户进行“二次确认”。如果用户认真阅读短信,不轻易确认,骗子依然达不到换卡的目的。

       据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中队长苏兴博介绍,近段时间有不少人反映说收到过类似短信,建议公众对来源不明的短信不要盲目回复,如有疑问,可以拨打110或其他官方客服电话询问。

如果操作失误,一旦发现自己手机号码被窃取,则应尽快找回手机号码,第一时间再拨打移动客服进行联系,暂停服务,及时去柜台补张新卡。

         看来这种诈骗方式确实是存在的。不过可能又会有人问了,为什么有报道说这条消息是假消息呢?其实这也不难解释。因为各地移动运营商自助换卡的短信指令是不同的,操作上也有所区别。比如,广东移动通过短信指令换卡,就不是“HK”开头,而“ZZHK”。不同运营商之间各种短信指令的差别就更大了。所以,网上流传的诈骗短信版本,针对北京移动用户是有效的,针对其他地区、其他的运营商用户就不灵了。

不过,从理论上讲,凡是能够实现短信自助换卡服务的,都存在被诈骗短信窃取手机号码的可能。因此,对于公众来说,这种新的诈骗方式还是要提防着点儿。

       这些年,随着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持续打击以及人们防范意识的提高,犯罪分子实施电信诈骗的花样也在不断翻新。从最初的中奖信息、房租汇款,到冒充公检法人 员、机票改签、猜猜我是谁等,如今的诈骗类型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对公众来说,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防止落入诈骗分子设置的“陷阱”?如果遇到类似的电信诈 骗,又该怎么来配合警方进行打击呢?

       节假日正是电信诈骗高发的时候,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中队长苏兴博提醒,公众在欢度节日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汇款”,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