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唐雄燕:六大着力点助力网络转型

时间:2018-05-14
       5月11日,由工信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工程院、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在南京市江宁区隆重开幕。在次日举行的“SDN/NFV技术与应用”的分论坛上,中国联通网络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作了《基于SDN/NFV的通信网络转型思路与实践》的主题演讲,唐雄燕表示,如何推动网络运营组织模式的变革,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也是我们积极探索的地方。

2017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6.4%,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4%,量收剪刀差效应明显,转型成为电信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通过ICT业务创新增收,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创新降低CAPEX与OPEX。

在唐雄燕看来,业务需求“CBD”(服务云化、内容宽带化、应用多元化)和来自市场压力以及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成为网络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中国联通的网络转型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网络技术的IT化,要引入‘ABC’的技术;二是网络产品的定制化、差异化服务;三是网络服务电商化。”唐雄燕表示,我们的基本策略一个方面就是加强顶层设计,通过统一的技术架构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局部突破。

会上,唐雄燕提到,中国联通CUBE-Net2.0的发展的中远期目标:到2020年,在通信云与NFV建设方面,统一的通信云的资源池基本建成,新建移动核心网网元全面虚拟化和云化,同时,5G网络基础设施就绪;在网络SDN化方面,完成IP A网与IP RAN的SDN改造,基本建成端到端的SDN产业互联网网络(CUII),实现面向多云的云网一体化服务;在新一化运营支撑方面,初步建成新一代智能化、自动化的开放网络服务体系,引入AI,初步实现智能运维。

到2025年,新一化网络CUBE-Net 2.0及智能化、集约化的网络运营体系全面建成,网络软件化和虚拟化的比例达到90%以上,网络自主集成和研发能力大大增强,全面支撑智能服务、万物互联和5G的规模发展。

六大着力点助力网络转型

据悉,中国联通网络转型的将在6方面重点着力,一是基于SDN的云网协同;二是基于NFV的云化核心网(vEPC、vIMS);三是城域网重构vBRAS与边缘云MEC;四是统一的通信云基础架构;五是运营自动化与智能化;六是5G网络的建设

在SDN方面,IP A网进行升级,构建产业互联网骨干,服务云网协同。2018年扩大产业互联网A网升级覆盖范围:334个地市AR全部支持SDN,在海外新增45个SDN覆盖点,实现了端到端的业务开通缩短到分钟级,实现全面对接IP RAN;同时,SDN的改造也会逐步延伸到的城域网。

在通信云建设方面,因为通信云是整个网络转型的技术,未来的网络都是以DC为中心的网络体系,中国联通DC化改造分为三级,数十个省级区域DC+数百个地市核心机房、核心节点机房+数千个的边缘DC。中国联通通信云建设坚持采用三层解耦模式、构建统一云资源池、进行多业务共平台部署。一级架构、集中管理实现“三统一、一协同”,其中基础设施由VIM、PIM、统一云管平台统一管理、网元由VNFM和EMS统一管理、网络由NFVO管理,NFVO与OSS协同,共同实现传统网络与虚拟网络的统一管理。

在移动核心网建设方面,中国联通的基本策略为新上的网元都要采用开放的方式来做,然后逐步替换,5G核心网网元全面云化部署。

在城域网建设上,以vBRAS为抓手,推动城域网的重构。其发展思路为,虚拟化路线为主,转发面融合交换机、降低成本;2018年到2019年增量BRAS采用虚拟化、存量BRAS维持现状;2020年后,与5G vEPC统一部署,实现固移融合云化城域网。

在边缘云MEC建设上,形成站点机房、综合接入机房、边缘DC的三层架构,在边缘网络位置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业务和服务,使能低时延、高带宽业务;OTT及行业客户的应用部署在边缘,通过开放API使用边缘平台提供各种服务。

在CORD探索方面,中国联通积极参与开源项目CORD,成为ONF/CORD董事会唯一的中国运营商,并发起了中国CORD产业联盟,搭建了基于CORD 4.1版本的国内首个M-CORD电信边缘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