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关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的通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告》),这意味着为期四年多的移动转售试点期基本宣告结束。2018年移动转售业务迎来正式商用,虚拟运营商正式牌照将陆续发放,移动转售产业也正式开启了新时代!那么,企业如何更好的迎接移动转售业务正式商用,是当前企业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拥抱传统行业,进行企业转型 细化商业模式
所谓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是指从拥有移动网络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的移动通信服务,但它不自建无线网、核心网、传输网等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必须建立客服系统,可依需建立业务管理平台,计费、营账等业务支撑系统。由此来看,单纯的从事卡的销售,企业是绝对不能壮大的,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转型,开拓更广大的业务市场。其次,还要细化企业商业模式,根据自己的核心资源优势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
在企业转型方面,一些虚拟运营商已经积极布局。比如,小米移动与中国电信共同发布电池卡,日租一块钱五百兆;北纬蜂巢互联以WIFI的转售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企业客户上网的需求,进行业务的创新;远特通信积极配合运营商的工作,以更好的更多的更创新的形态发卡;联想懂的通信围绕智能物联网推出系列产品和服务,如IOT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全球服务等。除此之外,企业也注意到物联网带来的新商机。在未来,物联网将会渗入到行业的各个领域,场境复杂、覆盖度宽,因此抓住物联网带来的新商机,也是增强企业实力的一大法宝。
在细化企业商业模式方面,企业转型的最关键的问题便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商业模的搭建,要根据自己的核心资源优势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进而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也会有大作为。
加大实名制力度,杜绝通讯信息诈骗等事件发生
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和通讯信息诈骗等问题一直是让转售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工信部也连续发布多个文件,明确了转售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的责任界面,针对转售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实名制成效评价制度和违规号码快速关停机制。
据了解,经过一年多的专项治理整顿,目前转售企业实名制违规网点数量及比率、通讯信息诈骗涉案号码被举报量、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被投诉举报量均明显下降,治理整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蜗牛移动在实名制治理方面也在不断的创新,2017年初,蜗牛移动通过推出免+平台,实现对码号流通的全流程管控,做到严格实名发展。同时,自从与苏州反诈中心建立首个警企联动机制后,现已与全国48个省市级反诈中心达成合作,共同防范并治理电信诈骗,保障用户信息安全。2017年工信部实名制登记抽查中,其合规率达到100%。
《通告》也表明,工信部部将按照正面引导和强化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将依法合规经营、创新能力强、社会反响好的试点企业,纳入正式商用范围,同时对实名登记落实不到位、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等执行不力的,暂缓发放正式商用许可,并设立了2年的试点“转正”期,给予试点企业充分调整、纠错和申请的机会。所以,如果企业想安全“转正”,并取得个更好的发展,实名制问题必须要完美解决。
正视外资竞争,充实自我能力
在《通告》中明确指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依法申请经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工信部也表示,我国一贯遵守国际规则,信守开放承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通告》正式发布实施后,将按照WTO承诺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外资企业开放移动通信转售业务。非常欢迎外商投资企业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申请经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
这也意味着之前试点运营的42家企业或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到目前为止,三分之二左右的企业还没有实现盈利,外资企业的进入必将会给国内企业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移动转售企业的更好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整合能力,将成为胜过外资企业的关键。企业是否能在不断扩大规模又要不断提升品质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可持续的良性经营将是所有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说到底还是要不断的创新,丰富自己的业务范围,拥有更强的实力来迎接战斗。
四年多的等待终有结果,《通知》的颁布给了移动转售企业最强的一剂强心剂。整个试点发展阶段,42家移动转售企业都为行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不遗余力的积极推动整个行业发展。展望未来,移动转售企业队伍还将要继续壮大,希望他们能自我反省与创新,严管实名制问题,正确对待外资的进入,团结奋进,共创移动转售业务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