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电信服务质量通告 多家企业上榜

时间:2016-11-1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2016年第4号),主要针对2016年第三季度电信服务基本情况作出通告,多家基础运营商企业、增值电信企业及移动转售企业榜上有名。通告统计,截至三季度末,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32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3.16亿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92亿户,其中8Mbps及以上用户占比87%;移动宽带用户达到8.85亿户,占比达67.3%,其中4G用户维持高速增长,1-9月净增2.56亿户,总数达到6.86亿户。2016年度“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名单公示,确定了39个试点城市。
全国电信网和互联网方面,总体运行平稳。截至三季度,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达62.1亿吉比特,同比增长122.7%;固定互联网使用量保持较快增长,固定宽带接入时长42.7万亿分钟;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增长,达到3.71亿部,同比增长13.5%;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8761.7万户,同比增长45.8%。
电信服务申诉环比下降1.9%
       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用户申诉受理机构共受理有关电信服务的申诉22719人次,环比下降1.9%;季度百万用户申诉率为12.5人次,环比下降0.4人次。网络质量类申诉占比26.9%,环比上升2.4%,用户主要反映固定宽带上网和无线信号覆盖问题;用户服务类申诉占比42.4%,环比上升2.0%,用户主要反映投诉后,企业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收费争议类申诉占比30.7%,环比下降4.4%。
其中,垃圾短信举报方面,同比下降35.5%,据统计,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垃圾短信息共计5040件次,环比下降32.8%;“端口类”垃圾短信举报8631件次,同比下降17.4%,环比下降28.3%。相关垃圾短信举报已转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移动通信转售企业,采取为用户屏蔽信息、发送号码纳入黑名单、停短信功能等方式进行处置。
在不良手机应用举报方面,三季度,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共接到不良手机应用有效举报350544件次,同比上升205.8%,环比上升35.4%。通过“安全百店”联动机制,联合应用商店、安全检测厂商对其中存在问题的1057款不良手机应用进行了下架处理。
抽查8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合格率达超90%
        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用户实名登记工作进行了暗访和抽测。共暗访了26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109个营销网点的新入网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发现存在违规行为的网点37个,违规比为33.9%,比2016年1月份抽查降低了11个百分点;共抽测了8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的实名登记信息合规率,其中分享通信为91.30%,话机世界为95.48%,远特通信为95.95%,迪信通为96.46%,海航信息为98.28%,苏州蜗牛为99.53%,小米科技为99.59%,爱施德为99.73%。
另外,工信部还组织对50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发现违规软件29款,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等问题。组织对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168家增值电信企业399项业务进行抽查,发现11项增值业务存在问题,涉及资费提示不清晰、业务内容更新不及时、业务内容与名称不符、业务无法使用等,已督促整改。
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有关规定,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侵害电信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问责督办20件次,查处违规电信企业27家次。
另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对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收到的通讯信息诈骗用户举报情况(涉诈骗投诉108019件)进行了通报,组织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对通报中涉及的号码进行了核实,督促相关企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对违规责任人进行追责。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北京电信、广东电信、福建电信、江苏移动、广东移动、北京联通、安徽联通等举报量较高的省级基础电信企业主管负责同志进行了约谈。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提醒广大用户,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谨防通讯信息诈骗;尚未进行实名登记的用户,尽快进行身份信息补登记,防止因未实名登记影响正常使用通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