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宇信息

新闻资讯

沈阳联通全面停止所有公用电话类服务
时间:2020-06-17     来源:通信世界网     作者:朗宇信息

走进一个方方正正的格子间,投下两枚硬币或插入一张磁卡,跟异地的亲人、恋人、朋友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恋恋不舍地聊家长里短、生活琐事或人生理想……公用电话亭,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据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14.4部/百人,这意味着很多人拥有不止一部手机。当人们渐渐忘记了还有公用电话亭的存在,直到近日,沈阳联通发表公告,宣布将于6月30日起全面停止公用电话类服务,包括校园蓝卡、普通值守公话、其他IC卡等等,要求公用电话机主去营业厅办理转退网业务,逾期将统一拆机收回。

1592347920182059511.jpg

尘封的记忆被唤醒,你还记得那时排着队打公用电话的日子吗?

中国公用电话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更悠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公用电话在中国流行是在90年代初,对此,60后、70后最为记忆犹新。但真正追溯中国公用电话的历史,却比这早了近100年。

1878年,美国旧金山出现了世界最早的公用电话亭,公用电话逐渐在欧美流行。1882年,洋气的上海滩紧紧跟上国际步伐,由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设立了第一间公共电话室,比日本东京、横滨还要早上整整8年。1932年,美商上海电话公司在租界内装设了投币式公用电话亭,要投入特制的角币才能使用。

北京也不甘落后。1914年,北京电话局公用电话处经营了京城第一部公用电话。1929年6月,在前门外西河沿东口开通了京城第一家私人代办的公用电话。1949年解放前夕,北京市内有公用电话41处。

1592347954585063491.jpg

当然,在这段时间内,公用电话只是富人们之间的通信工具。有钱的公子小姐们炫富的方式不是晒豪车、豪宅,而是坐着黄包车到公共电话所,在众目睽睽之下打一通公用电话。

之后,经历了战争的破坏,中国电话线路网及相关设备一直没有铺开,也没有升级。

新中国成立后,电话线路网现有设施慢慢得到修复,线路同时用于电话和电报系统。比如北京26个邮政支局全部安装了公用电话。1951年5月,北京电信局在城区开始发展私人代办的“传呼公用电话”,被称为“人民电话”。为方便百姓使用,传呼公用电话多数设在胡同、街巷的小百货店。当年年底,北京市公用电话发展到287部,其中传呼公用电话159部。

六十年代,电话网络得到扩大,并开始启用进口的设备。

七十年代,公用电话网完成建设。1982年,以北京作为试点,投放了第一批投币的公共电话亭。

1993年,北京的公用电话突破一万部,还有550部投币式电话亭和180座有人值守电话亭站立街头,330部磁卡电话分布在各大宾馆饭店。

在家用固话出现之前直到20世纪末,中国的电话用户,从1949年的26万,增至1978年的214万,普及率仅达0.43%。“装不上,打不通,听不清”的电话虽然让人头疼,但还好有公用电话,这成为了当时人们最主要的户外通信方式。即便通话费由每次4分改为5分再到(3分钟)1毛,排队打电话的人始终络绎不绝。

热衷屏蔽的中国人曾经那样渴望沟通

公用电话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承载了人们的期待、焦急、悲伤与快乐,小小的一平方米隔间,接通了一代人的情怀。

“某某某家接电话!”楼下嗓门大的大爷大妈一声喊,被点到名字的人就匆匆奔出门来,脸上带着期待和兴奋。

1592347988010084560.jpg

喊话的大爷大妈,在当时还有一个专业的统称“公用电话代办人”。在无人值守的公用电话出现以前,公用电话代办人是一个时代服务精神的缩影。

1980年《北京日报》2版开设了“传送公用电话的热心人”栏目,其中有一篇报道讲述了一个“全家代办”的故事。当时,天坛街道向荣街10号楼居民王淑琴管传呼公用电话已经11年,她全家8口人都为此忙活儿。文门外远望街居民王魁漳1955年就成了传呼公用电话代办户,负责15条街、巷、胡同共2000多户。1980年,已76岁高龄的他仍然坚守岗位,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未误过事,被群众称赞为“热心老人”。

到20世纪90年代,IC卡电话亭开始大面积铺设,在2000年左右达到了巅峰期。读小学的90后,读初高中的80后,读大学的70后,入学标配除了书包文具,一定有一张面值三十块的IC卡。

1592347999044031996.jpg

夜幕降临,宿舍楼下、路灯旁的公用电话亭,就成了校园里最热闹的场所。向父母汇报学习成绩、和远方的恋人互诉衷肠、跟异地的好朋友聊聊近况,第一时间抢到电话的人喜滋滋地沉浸其中,在后面排队的人一脸苦大仇深地想:“这人到底还要聊多久?”有急事儿的人,甚至会直接上前按掉电话,双方开启一段口角推搡。

除了学生党,拥有BP机的“潮人们”,也离不开IC卡电话亭。腰间的BP机一响,就要立刻找临近的电话亭“复机”,生怕错过什么要紧事儿。

1592348010451079844.jpg


当现代人已经习惯分组屏蔽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时,有一代人的记忆里,总是忘不了以前每天从早餐钱里抠抠搜搜省下来的几角硬币,只为了走进那个电话亭,在通信电波中留下自己人生里或轻或重的一笔。

人手一部手机以后,电话亭只能消失吗

人手一部电话的时代来了。

2008年,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合并,IC卡和公用电话携手步入衰退期。如果随机在路上找一名20岁左右的年轻人采访,他们一定会说:“谁还有IC卡?201卡是什么?”

在这个几乎人人都拥有智能手机的时代,公用电话亭已经过时,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他们成了小广告的免费张贴栏甚至是城市垃圾箱。前两年,中国联通还提供公用电话亭免费拨打救急电话的服务,即使在你没有零钱、没有可用来支付的卡时,仍然能免费拨打110、120、119以及122等紧急电话寻求帮助,但这项服务也鲜有人使用。

曾经花费大价钱布置的公用电话亭只能面临消失的结局吗?世界各地富有创造力的人开始寻求解决方案,希望能将这些城市旧物变成对当前社会更有用的艺术品。

在上海,公用电话亭被改造成拥有现代酷炫外观和丰富功能的个人空间,包括:免费WIFI、USB充电插座、休闲座椅、报刊架、咖啡桌、夜间阅读灯和紧急公用电话。在上海豫园路900米长的任性岛上,作为城市家具永久向公众开放。

艺术家们似乎有更多的奇思妙想。在法国,公用电话亭被改造成了露天的水族箱;在巴西,电话亭被改造成街头装饰;在荷兰,电话亭摇身一变,成了吸烟亭;在德国,电话亭可以是公益书店,为周围的社区居民提供二手书服务。

西方国家对公用电话亭的改造,也为中国电话亭的改造提供了新启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看似无用的公用电话亭改成更具有人文关怀的物件。比如乌镇景区的电话亭,被改造成洗手台;湖州地区的一些电话亭,改成了宣传绿色生态的工具;还有一些设置在学校附近的电话亭,兼备了街头相片打印的功能。

没用过电话亭的00后,还可以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找到电话亭在生活中的戏份。在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告诉我们用公用电话分手的正确方式;在王家卫的《阿飞正传》里,刘德华在电话亭旁苦苦等待张曼玉的来电;在宇宙大IP《哈利波特》中,进入魔法部的入口是一个废弃的红色电话亭……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当运营商全面停止公用电话类服务,当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手机时,谁还需要公用电话亭?事实上,只能打电话的的公用电话亭已经消失,而不断更新功能、挖掘更多可能的新型公用电话亭,永远值得拥有一席之地。


返回列表